2019年,當錫安以狀元身份進入聯(lián)盟,從媒體到球迷,所有人都對這樣的天賦感到期待,特別是當時錫安高中和大學時期的狂野打法,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的野獸打法能給NBA帶來一些沖擊。

當時的鵜鶘正深陷戴維斯交易危機中,他們希望能夠重新開始,但幸運的是,這一次他們得到了一位超級新人,就和2012年一樣,當時的戴維斯同樣是毫無懸念的歷史級別新秀。
對于這位身高198的大前鋒,從當時來看,鵜鶘在狀元位置選擇錫安毫無疑問。即便是被各方詬病的體重問題和投籃短板,這些都是后天可以修正彌補的。這應該是當時大多數(shù)NBA球隊的想法。
時間推進到2025年,在健康的前提下,錫安確實還是對得起自己的選秀順位,生涯場均24.6分6.6籃板4.3助攻,這是一份足夠全明星的數(shù)據(jù)單;但事實證明,以錫安為核心建隊似乎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,特別是在如今的NBA,如果核心球員僅靠身體素質,但缺乏穩(wěn)定投射,圍繞這類球員打造冠軍陣容,幾乎已經(jīng)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。

作為一名身材矮壯的大前鋒,錫安類似于當初的巴克利,但他不具備巴克利的全面技巧,他也不是穩(wěn)定射手,更不是頂級籃板手。當然,錫安還足夠年輕,他還有一些時間來提升,但最關鍵的是,他似乎很難保持健康。
優(yōu)勢面來看,這位大個子最擅長的是突破攻筐、運動戰(zhàn)轉換以及內(nèi)線殺傷,生涯投籃命中率58.8%,真實投籃命中率59.1%,這絕非簡單的進攻效率。
但是在“能做什么”和“不能做什么”之間,錫安的前后反差非常大。當他在場時,即便難以限制,但對手應該知道該如何針對他,這也導致球隊很難為他搭建一套穩(wěn)定的框架,也基于這種反差,也讓球隊圍繞他組建爭冠陣容,成為了一個相當困難的任務。
同為沖擊力出色,投射短板明顯的大前鋒,東部賽區(qū)也有一個類似的對比:字母哥。

但當這兩人擺到一起,問題就出現(xiàn)了,為什么錫安不能打出字母哥類似的攻防影響力呢?
答案不難理解:
第一,字母哥體型更適合防守建隊,身高213+臂展227,極佳的運動能力,能兼任四五號位;
第二,字母哥更全面,無論籃板還是防守,他和錫安之間的差距可謂天壤之別。至少目前看,字母哥依舊屬于聯(lián)盟第一梯隊的防守人;
第三,字母哥足夠健康,出勤率也遠勝錫安,職業(yè)生涯每個賽季至少出戰(zhàn)60場;反觀錫安至今僅有兩個賽季出戰(zhàn)超60場,大多數(shù)時候,鵜鶘必須準備好第二核心擔任備選。
雖然球員類型比較類似,但從事實來看,當球隊主將是字母哥時,他們根本不需要克服錫安的問題。

鵜鶘也在像雄鹿那樣嘗試讓錫安打中鋒,甚至是控球中鋒,而他的防守和組織也確實有所進步。但目前來看,這兩個因素都還不足以讓他成為聯(lián)盟最頂尖一檔的球員。
歸根結底,錫安的球員原型和天賦確實無法復制,但這位25歲的球員必須在攻防兩端打出特殊價值,才能兌現(xiàn)自己的最佳版本。
在當今NBA,不管天賦再出色,都不可能讓一名身高198的球員在五號位打一整個賽季,對于錫安來說,這意味著他可能需要重新回歸四號位,同時能夠搭檔一名尺寸更大的內(nèi)線搭檔。
聽起來似乎很簡單,但放眼聯(lián)盟歷史,又有幾位球員能夠在這個身高條件下做到這樣的事呢?
目前以錫安為核心建隊的最大問題在于:他不具備射程,也無法拉開空間。而在如今的NBA,很難同時讓兩名缺乏投射的球員同時出場。因此和他搭檔的中鋒也要能拉開空間,這就導致建隊過程變得相當困難。

而如果要讓錫安發(fā)揮出最大價值,這名中鋒還需要能吃餅和跟進接應,甚至是能兼具護框和籃板能力。但目前的錫安缺乏無球跑動,反過來看,因為缺乏投射,他必須持球,甚至是只能面框進攻。
因此,為了徹底發(fā)揮錫安的作用,鵜鶘需要一名具備出色防守和籃板能力,同時又能拉開空間的中鋒,從要求來看,除了巔峰戴維斯和文班亞馬之外,屬實很難找到合適人選。
至于場上的其他三個位置,鵜鶘首需的還是投射。要能夠完全包容錫安的打法,球隊必須搭建起一套足夠高產(chǎn)高效的射手群,此外,這些射手還得具備一定防守和體型,用以彌補錫安的防守缺陷。
但想一想就知道,多位兼具投射和防守的副手,這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。
就上述討論來看,我們確實應該對鵜鶘高層的運營致敬,即便他們毫無成績。但他們已經(jīng)在努力根據(jù)錫安的特點來打造陣容。雖然這是在相當嚴格的限制下進行的,畢竟還要考慮到球隊薪資空間。

當然,不可否認,錫安是一位優(yōu)秀球員,但他的打法和定位屬實太獨特了,也沒有先例可循。上述我們列舉的最接近對象是巴克利,但那已經(jīng)是在錫安進入聯(lián)盟前35年的事了,而聯(lián)盟早已改變,打法不同、球員類型不同、技術要求也不同,自然無法一比一照搬。
即便鵜鶘能從過去76人和太陽圍繞巴克利打造陣容的過程中學習到些許靈感,但終究還是有限,也根本不適用于這個時代。甚至是他們真的找到一名具備上述所有天賦的超全能中鋒搭檔,也依舊存在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:
陣容可用性能夠有多少?
由于各種原因,錫安的職業(yè)生涯至今一直不穩(wěn)定,6年時間僅僅只打了214場比賽,即使是在最理想環(huán)境下,圍繞一位可能每個賽季都會缺席大量比賽的球星建隊,也絕對是個大麻煩。
當然,并非說鵜鶘現(xiàn)在就該立刻交易錫安,至少目前還沒必要。鵜鶘管理層應該也很清楚,以現(xiàn)有陣容在競爭激烈的聯(lián)盟中展望奪冠,基本等于癡人說夢。

所以,目前的鵜鶘還沒有多少轉機,大多數(shù)時候還是在等待奇跡,而在奇跡之前只能接受現(xiàn)狀,至少這位狀元郎還能賣賣票。